This event has ended.
泰特藝術館展 光 ― 從泰納、印象派到現代
2023-10-26 – 2024-01-14
展览信息
展覽中展現了被譽為「光影畫家」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及風景畫名師約翰·康斯特勃等英國近代美術史上知名的重要畫家的作品,還關注了克勞德·莫內等印象派畫家對光影描寫的追求、拉斯洛‧莫侯利-納吉的影像作品及包浩斯攝影家們的光線實驗成果,以及布里奇特·萊利、詹姆斯·特瑞爾、奧拉維爾·埃利亞松等現代藝術家奉獻的視覺體驗。
展覽中,將彙集創作於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大約120件作品,並採用全新的展廳構成,使各個主題的展覽作品相互呼應、相輔相成。透過繪畫、攝影、雕刻、素描、動態藝術、裝置藝術及影像等多元化作品,驗證了各位藝術家是如何被光的特性和魅力所打動。
展覽資訊
展期 | 2023年10月26日(週四) - 2024年1月14日(週日) *週一(1/8除外)、12/31、1/1 休館 |
---|---|
举办时间 | 10:00-17:00(入场时间截止至16:30) |
展場 | 大阪中之島美術館 5樓展覽室 |
主辦 | 大阪中之島美術館、泰特美術館、日本經濟新聞社、大阪電視臺、京都新聞、神戶新聞社 |
贊助 | 岩谷產業、大林組、SOMPO控股、大金工業、DNP大日本印刷、大和證券集團、三井住友銀行、三井不動產 |
協辦 | 日本航空、金融時報 |
後援 | 英國文化協會 |
参观费 | 成人 2100日圓(預售·團體:1900日圓) 高中、大學生 1500日圓(預售·團體:1300日圓) 小學、國中學生 500日圓(預售·團體:300日圓) 本館會員免費參觀/會員優惠對象 相約泰特❣雙人票(成人兩張套票) 3500日圓(含稅)* 已停售 * 10月28日(週六)、29日(週日)、12月23日(週六)、24日(週日)為家庭日,小學生和國中生可以免費參觀本展。(須有家長陪同) * 預售票銷售時間:2023年8月28日(週一)10:00 – 10月25日(週三)23:59 * 可能會因災害等原因臨時閉館。 * 票價已含稅。團體票須有20人以上(包括20人)。 * 20人以上(包括20人)集體參觀時,請事先透過團體票受理表諮詢本館。 * 如果是學校集體參觀,請在前來參觀的四週前透過學校集體參觀指南頁面申請。 * 持有身心障礙手冊等的人士(包含1名陪護人員)可享當天票價五折優惠(需要證明)。請於參觀當天到2樓售票櫃檯申請。(無需事先預約) * 住在大阪市內的65歲以上(包括65歲)的人士參觀本展也須以成人價格購買門票。 * [續票優惠] 保留收費門票的票根,此後再來參觀時向工作人員出示,即可享受200日圓折扣優惠。 * [雙向優惠] 出示本展門票(票根亦可),即可在2樓售票櫃檯購買4樓展廳舉辦的「特展 270週年誕辰 長澤蘆雪 —奇想之旅,天才畫師的全貌—」【2023年10月7日(週六)- 12月3日(週日)】、「最終版!女性畫家們的大阪」【2023年12月23日(週六)- 2024年2月25日(週日)】當天門票時立即享受200日圓折扣優惠。 ・兩個展覽的門票每張均只可優惠一人。 ・已購買的門票無法優惠。 ・不能同時享受其他優惠。 |
精彩看點
1. 體驗光和藝術的兩百年相關軌跡 「光」可呈現出無數不同的表情,怎樣在作品中進行描繪?不斷追求嶄新藝術表現形式的藝術家們一直在挑戰這一困難的主題。本展揭示了18世紀末至現代光的各種相關表現形式和技法的變遷。展廳中薈萃了威廉·布萊克、透納、康斯特勃以及莫內等印象派藝術家,還有詹姆斯·特瑞爾、奧拉維爾·埃利亞松、草間彌生等現代藝術家的作品,這些「光的作品」超越了時代、地區、藝術類型框架,可供參觀者以整體角度進行俯視。您可在充滿多元化光影表現的空間中欣賞藝術作品,敬請期待。
-
○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光與色(歌德理論)——洪水滅世後的清晨——摩西寫作創世紀》1843年出品Photo: Tate
2. 英國泰特美術館提供的100件作品首次在日本展出 本展從英國泰特美術館7萬7千餘件藏品中以「光」為主題,精選出大約120件作品,進行展示。其中大約100件作品首次在日本展出!從透納死後後人捐贈的世界最大規模藏品中選出的《光與色(歌德理論)——洪水滅世後的清晨——摩西寫作創世紀》也是首次赴日登場。此外,本展為世界巡迴展,在中國、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也引起了轟動。日本是本次巡迴展的最後一站,將特別展出愛德華·伯恩·瓊斯、馬克·羅斯科等著名藝術家的12件作品。葛哈·里希特《Abstract painting (726)》首次在日本展出,並且為日本限定特別展出作品。
-
○●葛哈·里希特《Abstract painting (726)》1990年Photo: Tate, © Gerhard Richter 2023 (10012023)
3. 光彩環繞中令人矚目的裝置藝術 展廳中還將展出使用了光線的大型裝置藝術(空間藝術作品)。詹姆斯·特瑞爾的《Raemar, Blue》及奧拉維爾·埃利亞松的《星辰微粒》均為日本首次展出,歡迎體驗這些作品所呈現的光彩空間。
-
○詹姆斯·特瑞爾《Raemar, Blue》1969年© 2023 James Turrell. Photograph by Florian Holzherr
-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星辰微粒》2014年Photo: Jens Ziehe, 2017, © 2014 Olafur Eliasson
泰特美術館簡介
TATE(泰特)是對英國政府擁有的美術藏品進行收藏、管理的組織,負責倫敦泰特英國美術館、泰特現代美術館、泰特利物浦美術館、泰特聖艾夫斯美術館這4處國家美術館的營運。
亨利·泰特爵士(1819-1899年)因砂糖的精製而發財,他試圖將自身的藏品捐贈給英國國家美術館,由此帶動了泰特美術館的創立。1897年,泰特美術館作為英國國家美術館的分館,於倫敦南部米爾班克地區泰晤士河畔建成開放,之後獨立,成為「泰特畫廊」。2000年,泰特現代美術館建成開放。以此為契機,泰特畫廊及其分館進行改組,成立以「泰特」冠名的4處國家美術館聯合體「泰特」。泰特美術館擁有7萬7千餘件藏品。
位於米爾班克地區的泰特英國美術館作為泰特畫廊的總館,其藏品主要為16世紀至現代的英國美術作品。位於倫敦泰晤士河南岸地區的泰特現代美術館則展示了現代美術作品。
-
泰特英國美術館正面外觀(倫敦米爾班克,2006年)Photo: Tate
-
從聖保羅大教堂眺望泰特現代美術館(倫敦泰晤士河南岸,2016年)Photo: Tate
作品介紹
Chapter1 精神的崇高之光
17世紀至18世紀,歐洲迎來了尊重理性與秩序的啟蒙時代。這股潮流與藝術表現形式存在相通之處,尊重個人主觀和感性的浪漫主義畫家們對這種價值觀產生了疑問,逐漸加強了對精神世界的關注。他們試圖在繪畫中催生光和影的戲劇效果,由此迫近人的內在和精神世界,並展現對無法預測事物的敬畏。
英國畫家威廉·布萊克(1757-1827年)是浪漫主義的先驅,他在《上帝審判亞當》中為自己想像的上帝採取了描繪背光的表現手法,為上帝的形象增添了威嚴和權威的色彩。試圖描繪人的內在世界,這種姿態與19世紀末登場的象徵主義畫家們的思想一致。例如,英國人愛德華·伯恩·瓊斯(1833-1898年)在《愛與朝聖者》中運用光和影的對比效果,賦予了作品強烈的神秘感。
-
○威廉·布萊克《上帝審判亞當》1795年Photo: Tate
-
●愛德華·科利·伯恩·瓊斯《愛與朝聖者》1896-1897年Photo: Tate
Chapter2 自然之光
怎樣在瞬間捕捉自然之光不斷變化的光輝,透過藝術作品進行展現?眾多畫家沉醉於對此難題的挑戰。英國人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1775-1851年)被譽為「光影畫家」,他描繪的光彩沒有明確的輪廓,若隱若現,與周圍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而他同時代的競爭對手約翰·康斯特勃(1776-1837年)憑藉卓越的畫功和構圖能力,追求描繪逼真的自然風景。《哈維奇燈塔》中,天空中飄過的雲彩和大氣的情形幾乎佔據了所有畫幅,對光線明暗和雲彩的變化形姿進行了細膩的描寫。畫家試圖捕捉不斷變化的自然風景,他的這種畫風對此後的印象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約翰·康斯特勃《哈維奇燈塔》1820年(?)展出Photo: Tate
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興起,歐洲的交通網逐漸發達。19世紀中葉以後,曾經以城市為活動中心的眾多畫家獲得了描繪自然風景的機會,怎樣在畫布上再現自然光影,這在當時成為了一項主題。脫離神話及聖經等以往的題材,描繪肉眼可見的現實世界,這股潮流逐漸水漲船高。康斯特勃試圖捕捉自然光影的手法對具有航海經驗的英國人約翰·布雷特(1831-1902年)作品《從多賽特郡懸崖眺望英吉利海峽》也產生了影響。法國印象派畫家克勞德·莫內(1840-1926年)作品《艾普特河畔的楊樹》中,呈現出光輝融入周圍景色的情景。活躍於英國畫壇的美國人詹姆斯·阿博特·麥克尼爾·惠斯勒(1834-1903年)也在《瓦爾帕萊索的粉黛暮色》中,以空中的浮雲和大海為主題,再現了光線映照下的色彩細膩變化。
-
○約翰·布雷特《從多賽特郡懸崖眺望英吉利海峽》1871年Photo: Tate
-
●詹姆斯·阿博特·麥克尼爾·惠斯勒《瓦爾帕萊索的粉黛暮色》1866年Photo: Tate
-
○克勞德·莫內《艾普特河畔的楊樹》1891年Photo: Tate
Chapter3 室內之光
在城市近代化愈發演進的19世紀末,藝術家們越來越關心怎樣對室內這一私人空間進行描繪。不斷有人嘗試在作品中吸納窗外射入的光線效果等因素,鮮活反映出人與人之間的心靈連結及個人的內在情懷。
英國人威廉·羅森斯坦(1872-1945年)的作品《母與子》描繪了母子的日常生活場景,為了印證兩人之間的親密關係,使用了柔和的光線。與此相對照,丹麥畫家威爾漢姆·哈莫修伊(1864-1916年)的作品《室內》統一為偏暗色調,巧妙進行了淡色光的描繪,凸顯了室內的寧靜和空氣的冰冷等感覺。
-
威爾漢姆·哈莫修伊《室內》1899年Photo: Tate
-
○威廉·羅森斯坦《母與子》1903年Photo: Tate
Chapter4 光的效果
藝術家們逐漸關注光的科學性質,開始進行實驗性的藝術表現。19世紀30年代攝影技術獲得發明,帶來了可發揮光線特性與效果的革新方法。19世紀後半階段,攝影技術繼續發展,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將光線本身作為表現手段,進行藝術的實驗。
1919年,德國城市威瑪誕生了一所名為「包浩斯」的造型藝術學校(1925年遷至德紹,1932年遷至柏林,後於1933年被納粹黨勒令關閉)。該校建成開放後,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彙集於此,他們逐漸認識到攝影是一種手段,可瞭解不同於肉眼中現實的世界。他們將圓和四方形等抽象物體作為被攝體,探索了單純捕捉光影印象的方法。這一時期,誕生了使用移動光線的動態攝影表現形式。
-
○Luigi Veronesi《Photo n.145》1940, printed 1970s(C)SIAE, Roma & JASPAR, Tokyo, 2023 C4156
Chapter5 光與色
包浩斯旨在開展美術與工藝、設計的綜合教育。在這裡,運用幾何學形態對光和色的關係進行思索的藝術家們留下了巨大的足跡。這些藝術家中有一個德國人,名叫約瑟夫·亞伯斯(1888-1976年),他對顏色可根據與周圍顏色的關係而呈現視覺差異這一現象進行了探索,他在幾何學造型中進行配色,展現了看某種顏色平面的時候時而感覺較近、時而感覺較遠的現象。同樣受到包浩斯招聘的還有匈牙利人拉斯洛‧莫侯利-納吉(1895-1946年),另外出生於俄羅斯,後來活躍於德國藝術界的瓦西里·康丁斯基(1866-1944年)也關於顏色間關係性所形成的視覺效果進行了探索。
這個視角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抽象派畫家的一項最重要主題。20世紀60年代中期,英國畫家布里奇特·萊利(1931年-)發表了一幅作品,該作品將各種顏色的四方形和線條進行有規則的配置,從而引起觀眾的錯覺。此後,萊利的作品關於繪畫表現中光和色的關係,不斷提出了疑問。
-
○拉斯洛‧莫侯利-納吉《K VII》1922年Photo: Tate
-
○瓦西里·康丁斯基《搖擺》1925年Photo: Tate
-
○布里奇特·萊利《娜塔羅迦》1993年Photo: Tate, © Bridget Riley 202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Chapter6 光的再構成
電燈於19世紀中葉獲得發明,進入20世紀後,電燈在人們的生活中逐漸普及,同時隨著工業的發展和多元化細分,電燈也逐漸被應用於廣告領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藝術家們發現了藝術與光的全新關係。
美國人丹·弗萊文(1933-1996年)在他自1963年起開始進行創作的裝置藝術中,將螢光燈直接設置於牆壁上,使空間整體的視覺印象不斷變化。出生於英國的大衛·巴徹勒(1955年-)自20世紀90年代初期起開始關注城市生活中大眾對光和色存在怎樣的體驗。使用色彩鮮豔的燈箱創作的作品《Spectrum of Brick Lane 2》嘗試令觀眾聯想起城市的情景。英國人朱利安·奧培(1958年-)在《卡車,鳥,風》中,對自己拍攝的自然和城市的風景進行數位加工,呈現了仿佛動畫或電腦遊戲畫面的視覺世界。
-
○大衛·巴徹勒《Spectrum of Brick Lane 2》2007年Photo: Tate, © David Batchelor
-
○彼得·塞奇利《色環 III》1970年Photo: Tate, © Peter Sedgley, courtesy of The Redfern Gallery, London
-
○●朱利安·奧培《卡車,鳥,風》2000年Photo: Tate
Chapter7 宏偉的光
現代美術嘗試多元化表現,光一直是一項重要的主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逐漸能夠觀察到遙遠宇宙的景色、不斷變化的地球整體景象。美國人詹姆斯·特瑞爾(1943年-)在大學學習了知覺心理學,並且會駕駛飛機,他不斷探索怎樣進行光的體驗這一問題,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起,一直創作使觀眾置身於光海中的裝置藝術作品。
丹麥人奧拉維爾·埃利亞松(1967年-)非常關注氣候變化問題。對於他而言,人們與周圍的環境存在怎樣的關聯,這是一項重要的創作題材。在《星辰微粒》中,觀眾置身於充滿多面體反射光線的空間中,可以意識到自身的行為會對世界產生怎樣的影響。
-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星辰微粒》2014年Photo: Tate, © 2014 Olafur Eliasson
活動
樂「光」同行
舉辦日期 | 2023年11月12日(週日)14:00 開演(預計15:15結束) |
---|---|
演奏 | 中村愛(豎琴)、伊藤悠貴(大提琴) |
展場 | 大阪中之島美術館 1樓大厅 |
人數上限 | 200人(按到達順序入場,無需提前報名),下午1點起在1樓大廳前發放號碼牌。 |
參加費用 | 免費 * 需要本展門票(使用後的票根亦可)。請在當天出示。 |
研究員展覽解說
舉辦日期 | 2023年11月18日(週六)、2024年1月6日(週六) 10:30 – 11:30 |
---|---|
展場 | 大阪中之島美術館 5樓展覽室 |
人數上限 | 30人 |
參加費用 | 免費 * 需要出示當天的參觀門票。當天請攜帶「泰特美術館展 光 ― 從透納、印象派到現代」的參觀門票。 |
特別演講會「美術領域的光和影」
舉辦日期 | 2023年11月23日(週四、國定假日)14:00 - 15:30 |
---|---|
登臺者 | 宮下規久朗(神戶大學研究院 人文學研究科 教授、美術史家) |
展場 | 大阪中之島美術館 1樓大廳 |
人數上限 | 150人(按到達順序入場,無需提前報名) |
參加費用 | 免費 * 需要本展門票(使用後的票根亦可)。請在當天出示。 |
演講會「泰特美術館展 光 ― 從透納、印象派到現代」的精彩看點
舉辦日期 | 2023年12月16日(週六) 14:00 – 15:00 |
---|---|
登臺者 | 國井綾(大阪中之島美術館 主任研究員) |
展場 | 大阪中之島美術館 1樓大廳 |
人數上限 | 150人(按到達順序入場,無需提前報名) |
參加費用 | 免費 * 需要本展門票(使用後的票根亦可)。請在當天出示。 |
語音導覽
本展形象大使特邀板垣李光人擔任! 李光人(Licht)在德語中意為「光」。他將透過語音導覽等各種方式,為本展提供大力支持。 。
板垣李光人個人簡介
2002年1月28日生。演員。曾出演電視劇《silent》、《40歲開始》;歷史劇《勢沖青天》、《怎麼辦家康》;電影《儘管如此,千輝同學也太甜了。》等作品。除了表演,還將獨創的數位藝術作為NFT藝術作品進行銷售,以創作者的身份活躍於藝術界。
板垣李光人寄語
我認為,「光」應該一直存在於我們之間。有時,萬里無雲的藍天中太陽閃耀,陽光仿佛穿透全身,令人感到爽快無比,還有時陽光會強烈得不可思議,令人感到厭煩。我想,將我們人類之間看不見的光進行可視化處理,這種行為就是藝術。超越時代、年齡、性別的範疇,將刹那間孕育形成的光作為藝術進行綻放,一想到這些作品將彙聚一堂,就難以平息內心的激動。我的名字中帶有「Licht」,所以能夠參與這次特展,對此我感到非常榮幸。我認為,根據光線和環境,黑色可以展現無限的表情。佇立於城市中的大阪中之島美術館呈現黑色外觀,在這裡舉辦這次展覽,我想這極富命運色彩。同時也為了向《SHIP’S CAT(Muse)》致意,我將抽出時間,參加這次盛會。
導覽簡介
導覽員 | 板垣李光人 |
---|---|
配音 | 羽多野涉(配音員) |
番外篇 | 田村真子(TBS主播)、田中瞳(東京電視臺主播) |
收錄時間 | 約35分鐘 |
借出費用 | 1人1台 650日圓(含稅) |